[经济日报:数字藏品迫切需要建立联合监管机制]4月6日消息,经济日报今日刊文《数字藏品亟待完善监管》。文章称,近几年,被称为“NFT”(非同质化代币)的数字藏品火遍全球,从实践看,如果把数字藏品仅当作线上交易的文创商品,由市场监管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监管,那是不够的。作为金融科技的衍生品,数字藏品兼具商品属性、货币属性、证券属性等,对其监管涉及多个部门,迫切需要建立联合监管机制。
其它快讯:
经济日报:防范滥炒比特币应成为全球金融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责任:1月9日,经济日报刊文“比特币还能狂奔多久”。文章表示,分析人士警告,投资者应警惕比特币市场的投机性风险。这一方面是因为比特币市场规模仍然偏小,易于操纵;另一方面是因为全球迄今尚未建立健全的比特币市场监管机制。可以预见,2021年,比特币市场仍将被自动化做市商、巨幅波动、超高收益率、反法币和中央银行体制等标签萦绕。防范滥炒比特币进而推高系统性风险,应当成为全球金融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责任。[2021/1/9 15:42:21]
经济日报:在虚拟货币背后暴跌只是其暗藏的众多风险之一:4月5日经济日报发布《虚拟货币交易“水”有多深》文章,文章表示,在经历3月以来的大跌之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近来才有所回升。然而,暴跌只是其背后的众多风险之一。前期面对虚拟货币价格的快速上涨,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怀揣“一夜暴富”的梦想,在相关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交易。投资者希望能从虚拟货币价格波动中获取收益,而部分平台惦记的却是他们的本金。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常见套路是,先通过虚假交易取客户入场,再通过操纵市场价格和恶意宕机使客户被迫爆仓,某些平台甚至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有数据显示,当年各地搜排出的173家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基本实现无风险退出;以人民币交易的比特币从之前全球占比90%以上,下降至不足5%。可以说,对虚拟货币的清理整治有效阻隔了其价格暴涨暴跌对我国的消极影响,避免了一场虚拟货币泡沫。
但仍有部分虚拟货币交易“死灰复燃”。有平台为躲避监管,通过将服务器设置在境外、实质面向境内群众提供交易服务的所谓“出海”方式,继续从事相关非法活动。更有相关平台利用区块链这种新兴技术,打着高收益的幌子,以区块链技术创新之名,行在线之实。数据显示,人民银行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对此持续监测和打击,共监测和处置“出海”虚拟货币交易平台300余家。
但业内专家提醒,大家应擦亮眼睛,主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盲目跟风炒作,以防止上当受造成经济损失。如发现有任何机构涉及此类非法金融活动,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涉及违法犯罪的,应及时向机关报案。(经济日报)[2020/4/5]
声音 | 经济日报:积极推进区块链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月22日,经济日报刊文“高级化+现代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表示,要提升产业链融合水平。智能化引领产业链融合创新,加速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优化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以产业链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拓展制造业换道超车的机遇和空间。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在组织、平台、业态、模式及至市场、服务等的突破式、重构式创新。[2020/2/22]
郑重声明: 经济日报:数字藏品迫切需要建立联合监管机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