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人民币是中国数字经济时代“新基建”]金色财经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1月17日第10版)刊文《数字人民币是中国数字经济时代“新基建”》,文章指出:数字人民币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制度保障等方面走在国际前列,其发展具有内生优势。数字人民币是中国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将会重构中国货币与支付体系,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供币值稳定、无限法偿的数字货币。
二是增强货币与支付体系公平性和普惠性。
三是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信息和金融安全。
人民日报海外版:比特币不具备货币“法定地位”:3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比特币冲高,风险要当心》。文章表示,比特币并不具备货币“法定地位”。对于比特币的性质,中国监管部门有过清晰论断。2013年印发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不过,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居民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将比特币作为一种投资商品或理财产品,需要高度关注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为监管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比特币的价格走势。此外,有关方面也提醒投资者,要防范一些不法分子借比特币行或非法集资,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2021/3/24 19:11:54]
声音 | 人民日报:区块链不能与虚拟货币画等号:人民日报今日刊文《区块链不能与虚拟货币画等号?\"币圈\"非法活动死灰复燃》。文章提到,区块链的出现虽与虚拟货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区块链并不能与虚拟货币画等号,虚拟货币更不是区块链应用的全部。一些人故意混淆“币”“链”概念,与虚拟货币相关的炒作花样翻新、投机盛行,价格暴涨暴跌的背后风险快速聚集。即使是最具代表性的虚拟货币“比特币”,也不是哪国的法定流通货币,本质仍是一种投资风险极高的虚拟商品。看上去很美的风口,很可能又是陷阱罢了。
任何创新都应以合法合规为前提。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对企业而言,应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融资难、风控难等问题,让区块链成为服务实体、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利器;对投资者而言,应尽快放弃“天上掉馅饼”的幻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不给非法金融活动提供生存土壤。(人民日报)[2019/11/27]
声音 | 人民日报: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合理运用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突破口:人民日报文章显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出现了大量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基因工程、虚拟技术等,其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与合理运用等问题都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创新突破口。[2018/10/10]
郑重声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数字人民币是中国数字经济时代“新基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